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黑眶蟾蜍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frog/1017100031黑眶蟾蜍.jpg
蟾蜍科

全台近郊、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區廣泛分佈。繁殖季時出現在低海拔山區的水澤區、水溝、池塘,平時則在空曠的草地、開墾地。

體型:中型蛙。♂5-6cm,♀5-8cm 外觀:皮膚粗糙,眼後方有耳後腺。其嘴唇、眼眶、趾端都有黑色的稜線,身上的疣粒也有明顯的黑點。 性徵:雄性較雌性小,前掌內側有隆起的肉墊,是假交配時用來緊抱住雌性用的,稱為婚姻墊。雄蟾具鳴囊,且體型較小。

概述

黑眶蟾蜍的男女比相當不均,常常出現雌性稀少的情形,因此到了繁殖季有時會看到好幾隻雄蟾蜍搶著抱一隻雌性進行體外受精,期望能產生子代的畫面。另外黑眶蟾蜍在受到很大的驚嚇時除了耳後腺外,身上的疣粒也會分泌出白色的毒液,這些毒液經過加工後就是有名的中藥材「蟾酥」。但一般蟾蜍遇到威脅時,不會馬上就分泌毒液浪費資源,而是會先鼓脹自己的身體,用前肢將自己挺起來,想要變得又大又勇猛藉此嚇退敵人,有時也會尿尿嚇人或是用裝死的招數想要逃過一劫,這些都是在路上遇到蟾蜍時可能看到的情況喔。

繁殖季節2~9月為主。
相似物種盤古蟾蜍,體型較大,且眼眶並沒有黑色稜脊、趾端不呈黑色。
聲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