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試驗林簡介

本中心沿革係於民國76年成立籌備處,專責辦理福山試驗林(包括水源保護區、植物園區及哈盆自然保留區)之規劃、建設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為本所在臺灣北部地區之試驗用地。民國79年11月1日奉准正式成立「福山分所」。民國82年12月開放約30公頃的植物園區提供民眾申請參觀。民國91年因機關修編,改設為「福山研究中心」。

本中心位於新北市、宜蘭縣交界處,海拔介於400-1,400公尺之間,年平均氣溫18.5℃,年平均降雨量4,125公厘,冬季陰濕多雨,全年無乾濕季之分,年平均相對濕度為94.1%,主要為典型的天然闊葉樹林,動植物種類豐富,為研究自然生態之優良場所。目前福山試驗林規劃成三區:

最北為水源保護區,面積355.7公頃,為哈盆溪與粗坑溪之發源地,地勢高、坡度陡,植群以天然闊葉樹林為主,為保護溪流之水源、水質,本區除供各項研究調查外,未有任何開發且遊客不得進入。

植物園區位於試驗林中段,面積409.5公頃,除供試驗研究之外,在地勢較平坦之30公頃區域,開發為行政管理區與植物園區,有系統的收集臺灣植物及栽植展示,提供學術研究、環境教育、資源保育及森林遊憩等功能。

最南為哈盆自然保留區,面積332.7公頃,為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自然保留區,其目的為保存本區之自然生態系統,以供基因保存,永久觀察與研究;本區大部分為天然闊葉樹林,生態系統複雜,野生動植物種類、數量甚多,為確保環境之完整性,遊客不得進入本區,並禁止漁獵、採集等行為。

研究重點:
  1. 臺灣水生植物種原之保種及試驗研究。
  2. 福山試驗林之資源調查、研究、保育、復育、監測及推廣。
  3. 哈盆自然保留區之經營管理與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之研究。
  4. 福山植物園之經營管理、環境教育與植物種原之保育、遺傳、復育及繁殖研究。
福山長期生態研究

福山試驗林為本所規劃之長期生態研究試驗地,並邀集各大學相關科系的教授參與,自民國81年國科會開始補助以福山試驗林為研究區之相關研究計畫後,每年均有多項研究計畫於此進行。研究方向主要為探討福山森林生態系之組成及功能,包括生物因子如微生物、真菌、植物及動物等,非生物因子如光照、雨量、氣候、土壤、營養鹽等,並研究擾動(如颱風、空氣污染等)對此生態系產生之長、短期效應,及本區生態系的演替。迄今,以本區為試驗地所發表的研討會報告與研究報告已逾千餘篇,建立極為豐富的基本資料。

福山亞熱帶雨林森林動態樣區之設置與調查

為國內第一處面積達到25公頃之大型亞熱帶森林動態樣區,用以進行長期森林動態學研究。其成果除能瞭解本區植物社會與其動態變化外,此永久性監測樣區更能成為許多如植物族群、生長環境、森林更新、養分循環等相關研究的核心地點。

  • 根據本所民國78年出版之「福山試驗林原生植物名錄」調查結果,共計124科329屬515種,以殼斗科、樟科、茶科、柿樹科、胡桃科等主要樹種形成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

    • 哺乳動物

      陸象豫等 (2010) 的研究於福山試驗林哈盆溪濱水帶記錄到至少16科22種哺乳動物,其中食肉目及偶蹄目動物之種類及數量均相當豐富,而囓齒目鼠科動物較少。

      鳥類

      根據2007年的調查資料,共記錄31種鳥類,山坡森林 (HMF) 及溪谷芒草 (HSG) 分別為22種及24種 (葛兆年,2008)。

      兩棲爬行類

      1. 福山試驗林內有記錄的兩棲類共有5科19種:在靜止水域附近活動的青蛙至少有11種,而流動水域附近則有8種 (毛俊傑,2010)。
      2. 爬行類動物9科20種。福山地區蛇類至少有16種 (長期監測站共記錄到14種蛇),其中以赤尾青竹絲的數量最多 (毛俊傑,2010)。

      魚類

      根據哈盆溪流域進行之魚類研究結果,共記錄有6種魚類,1種蝦類、1種貝類。魚類依相對數量之大小分別為臺灣鏟頜魚 (Varicorhinus barbatulus)、臺灣馬口魚 (Zacco barbata)、臺灣纓口鰍 (Crossostoma lacustre )、褐吻鰕虎 (Rhinogobius brunneus)、沙鰍 (Cobitis taenia) 以及臺灣石𩼧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林曜松,1997;林曜松,1999)。

      昆蟲

      珍貴昆蟲哈盆地區較為珍貴之昆蟲種類,在蜻蛉目中有無霸勾蜓 (Anotogaster sieboldii);鞘翅目中之妖艷吉丁蟲 (Buprestis mirabilis);而鱗翅目中已採獲而屬於臺灣特有種者有7種:臺灣鳳蝶 (Papilio thaiwanus)、臺灣麝香鳳蝶 (Byasa impediens subsp. febanus)、江崎蛇目蝶 (Ypthima esakii)、大波紋蛇目蝶 (Ypthima conjuncta subsp. yamanakai)、大白條黑蔭蝶 (Lethe mataja)、埔里三線蝶 (Neptis taiwana)及大黑星弄蝶 (Seseria formosana) (楊平世等,1987)。

      蛾類:

      1. 蛾類監測共記錄71種,以溪谷林型的採集效率最低 (葛兆年,2008)。
      2. 福山試驗林的大型蛾類於1998-1999年間的調查中,共採集蛾類超過24科956種。其中福山大型蛾類含括蠶蛾總科34種 (帶蛾科3種、蠶蛾科6種、枯葉蛾科13種、籮紋蛾科1種、天蠶蛾科11種)、天蛾總科41種 (天蛾科41種),共計75種 (趙榮台,1999)。

      蜻蜓:從2006年4月至10月的蜻蜓發生季期間,哈盆溪流域總共調查到9科21屬26種蜻蜓目昆蟲,其中以豎翼亞目的豆娘種類較為優勢,依序為短腹幽蟌 (Euphaea formosa)、白痣珈蟌 (Matrona cyanoptera) 及中華珈蟌 (Psolodesmus mandarinus) (葉文琪,2007)。

      螞蟻:

      1. 依據2006年哈盆溪流域調查,由該年3月至10月的掉落式陷阱中,共獲得5科69形態種螞蟻(董景生,2007)。
      2. 哈盆樣區自2006年至2007年間共17個月採獲5個亞科 (家蟻亞科、山蟻亞科、針蟻亞科、粗角蟻亞科、琉璃蟻亞科) 81種。(葛兆年,2008)。

      食屍性甲蟲:2006-2007年間共捕獲7科39種的食屍性甲蟲(葛兆年,2008)。

      水棲昆蟲:在哈盆溪上游之水棲昆蟲種類單純,幼蟲以蜉蝣目 (63.68%) 為主,成蟲以蜉蝣目 (33.14%)、毛翅目 (34.52%)、樍翅目 (29.15%) 為最主要之昆蟲種類 (李後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