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試驗林簡介:

本中心之發展肇始於日本治臺時期,於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下轄有龜仔角、港口、豬朥束(里德)及高士佛等四個區域並分設為母樹園。分別為(一) 豬朥束(里德)事業地(第一號母樹園)(二) 港口事業地(第二號母樹園)(三) 高士佛事業地(第四號母樹園)及(四) 龜仔角事業地(第三號母樹園)。上述區域於1911合併稱為「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恆春支場」; 民國34年(1945)臺灣光復,改名為「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民國91年改稱為「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民國112年改隸於農業部。現今中心下轄試驗林地共864公頃,分佈於鵝鸞鼻段、港口段、豬朥束段及高士段,主要為熱帶植物園展示區及試驗用地。

研究重點:
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 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
熱帶植物之蒐集與研究
採集對象以恆春半島各地、南仁山、里龍山、浸水營、南橫公路和綠島、蘭嶼等國內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主。採集之種苗除供試驗研究及植物園區所需之育苗外,亦與國內外各植物園進行種子交換。
日治時代即已設立的港口苗圃,苗床以現地石頭堆砌而成 日治時代即已設立的港口苗圃,苗床以現地石頭堆砌而成。
自然教育之宣導與推廣
配合植物園經營計畫,於植物園區各展示區設置各類型之解說牌,作為民眾進行自然教育的場所,並設有解說志工團,提供免費的解說導覽服務。此外,亦辦理志工培訓活動,以增進志工解說教育之技能,提升自然教育之功效。
恆春試驗林內的銀葉樹板根,為國內民眾的打卡景點,是著名的地景特色。 恆春試驗林內的銀葉樹板根,為國內民眾的打卡景點,是著名的地景特色。
植物園展示區之經營管理
植物園的功能在於保育生物多樣性、進行植物科學研究及環境教育,並提供生態休閒旅遊。本園區共計有17個植物展示區,除了作為研究及保育目的之外,亦提供教育及解說功能。17個 展示區分別為棕櫚科、榕屬、白榕、豆科、蘇鐵、藤本、熱帶果樹、樟科、殼斗科、稀有植物、恆春半島植物、水生植物、恆春半島民俗植物、蘭嶼植物、變葉木植物、天南星科植物以及蕨類植物展示區等。展示區中設置步道、植物解說牌及適量之休憩設施,引導觀眾進入參觀學習。
恆春試驗林高士佛試驗地中,根盤圓周達48公尺的茄苳巨木。 恆春試驗林高士佛試驗地中,根盤圓周達48公尺的茄苳巨木。
試驗林經營管理研究:試驗林針對部份植物進行造林及試驗,育苗之苗圃為配合委託育苗計畫、稀有特有物種蒐集及植物園經營計畫之苗木培育場所。
各試驗林區提供各研究單位及大專院校進行試驗及研究計畫;此外,每月均排定人員對所轄之試驗林地進行巡視,以防止林地遭入侵並維護林地安全。為能了解長期植物生態,龜仔角試驗林另設有森林動態樣區10公頃,進行長期森林林分動態監測。高士佛試驗林區則設置有0.6公頃永久樣區,以了解原始森林中植物的長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