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蛙科

  • 拉都希氏赤蛙
    在有水草遮蔽的水池邊,甚至只是一場大雨路邊形成的積水池,都有可能引來這種適應力很好的蛙類─拉都希氏赤蛙(Hylarana latouchii)。我們常常會對這種蛙類開個玩笑,說牠是拉肚子吃西瓜,因為拉都希氏赤蛙的叫聲非常好認,就像是我們拉肚子時會用力發出細長的「恩ˋ、恩ˊ」的聲音,再加上一點點鼻音的效果那就更像了。讀到這是否可以來揣摩一下牠們的聲音,學學看,也許哪天走在路上會有其他雄蛙回應你呢!
  • 斯文豪氏赤蛙
    夜晚走在溪流旁,很容易聽到「啾!」的一聲,這就是牠們可愛的鳴聲,聽起來就跟鳥鳴一樣。也因如此常常造成許多遊客和賞蛙初學者的誤會,讓斯文豪氏赤蛙得到了「騙人鳥」的稱號。特別喜歡在瀑布旁的石縫中躲藏著,因此不少人也稱牠為「瀑布蛙」呢!。斯文豪氏赤蛙擁有所有赤蛙科成員中最發達的吸盤,後腳有非常明顯的蹼,特別能適應台灣湍急而下的溪流環境中,所以可以由大吸盤來辨識這種美麗的赤蛙。斯文豪氏赤蛙的卵是晶瑩剔透的乳白色,外面包裹著一層透明膠質,一整團產在有水的石縫當中,看起來就像珍珠般,格外耀眼。牠們生性雖然害羞,但置身於幽靜的山澗之中,已經習慣了沖刷而下的磅礡瀑布聲,倘若此時傳來一聲清脆響亮的「啾!」,挺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呢! 我想這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最佳寫照吧!
  • 豎琴蛙
    在台灣的蛙類物種當中,有一種特別害羞而且分布範圍特別狹隘的物種就是豎琴蛙(Babina okinavana)。在很容易發現的赤蛙科家族中只有豎琴蛙和台北赤蛙這兩種被列為保育類Ⅱ級的動物。為什麼要叫「豎琴蛙」呢?是因為牠們的曲線優美、玲瓏有緻嗎?事實上是因為當初在1994年現職科學博物館副館長的周文豪研究員走在野外,被陌生的「兜、兜、兜」清脆婉轉、頻率漸快、音頻漸高的聲音所吸引而發現的新蛙種,並且以其鳴聲命名為Rana psaltes (psaltes即為豎琴的意思,但現已更名為Babina okinavana)。豎琴蛙很有趣的一點在於牠們不像台灣其他的蛙類一樣到適當水域產卵或是打卵泡,牠們會自己挖泥洞造窩,泥洞入口直徑約為5公分、深約3公分,有積水。雄蛙會躲在泥窩當中鳴叫、求偶,吸引雌蛙入洞內抱接並產下全部由透明膠質所包裹著的卵,每個泥窩可容納約40~80顆卵。有機會到蓮華池走一趟的話,不要覺得下著雨只能悶在室內,不妨穿個雨衣、打個手電筒到附近有爛泥巴的靜水池邊一尋神祕嬌客的芳蹤吧!
  • 金線蛙
    金線蛙(Pelophylax plancyi)是台灣早期中南部有在食用的蛙種,在農田周遭很常發現。但由於農藥的濫用和棲地的破壞,使牠們目前的數量大不如前,分布範圍也越來越侷限,因此在2008年被列為保育列三級的物種。金線蛙生性害羞、機警,為水棲性,以水生動物為食。由於雄蛙具有內鳴囊,因此鳴聲相當細小不容易聽見,叫聲為清脆的「ㄍㄨ一」一聲。有些個體在蝌蚪發育末期(長出後腳後),就已經出現了綠色的背中線和金色的背側褶,非常可愛。早期,不少人的童年樂趣就是到田邊釣青蛙,比起同樣會發現的中大型蛙類如貢德氏赤蛙和虎皮蛙,金線蛙可說是比較容易上鉤呢!
  • 貢德氏赤蛙
    過去電視新聞報導過一件趣聞,有位男子晚上聽到橋下傳來了一陣一陣的短促狗叫聲,奮而跳下水去搶救落水的小狗,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台灣本土的青蛙─貢德氏赤蛙的叫聲。貢德氏赤蛙(Hylarana guentheri)為台灣大型的赤蛙類,在過去也因為體型龐大常被捕捉販賣,一度導致數量極為稀少因而在1989年被列為保育類。隨著保育有成,以及其對都市周邊和郊區的適應能力,因此在2008年恢復為一般類動物。生性害羞敏感,一有人靠近便撲通一聲躲入水中,較不容易捕捉。叫聲為響亮清澈的「ㄍㄧㄠˋ! ㄍㄧㄠˋ、ㄍㄧㄠˋ」,有時候聽起來很像狗叫聲,因此又被稱做狗蛙。白天可聽到牠們響亮的聲音,若仔細循著方向找就有可能看到這害羞的巨人呢。
  • 腹斑蛙
    曾經在淺山地區散步遊玩的朋友們,不管是在白天或是晚上可能都有過這樣子的經驗:在離水池不遠的地方聽到「給、給、給」俏皮活潑的腹斑蛙叫聲。腹斑蛙(Babina adenopleura)的學名當中是由腺體(adeno)和腹側(pleura)所組成,這來自於雄性腹斑蛙在前腳基部後側具有淡黃色三角型的「肩腺」,可以此來分辨公母。雄蛙具有一對外鳴囊,喜歡接續著鳴叫,因此聽到很容易聯想到就像菜市場的阿姨們爭先恐後地在搶跳樓大拍賣。另外雄蛙也有很強烈的領域性,當有其他雄蛙踏入自己地盤時就會發出另一種短促的聲音來驅離對方,若不成便很容易打起來! 有時候半夜獨自一人在進行調查時聽見牠們的聲音,免不了嘴角浮起一抹微笑,也讓恐懼不安的感覺都消失了呢!
  • 長腳赤蛙
    夏天是大多數蛙類的主要繁殖季,每年到了暑假都是許多賞蛙客最興奮的時節。但在台灣有兩種主要以冬天來繁殖的蛙類,一種是台北樹蛙,另一種就是長腳赤蛙(Rana longicrus)了。雄蛙因為沒有外鳴囊無法讓鳴生共振,所以牠們求偶的聲音非常小聲,聽起來是連續短促的「啵、啵、啵」聲。到了冬天可以在積水池或是水塘周遭發現牠們。
  • 梭德氏赤蛙
    近幾年在新竹的大山背地區,每每到了十月份開始會湧入一批人潮,他們不是要賞螢、不是要看流星,而是要去幫青蛙過馬路! 梭德氏赤蛙(Rana sauteri)為台灣的特有種,生性隱密,只有在繁殖期時會從平常居住的森林中大規模遷徙至溪流交配。而大山背這裡有一條筆直的道路剛好攔截住他們的去路,車水馬龍的情況下常常造成這些美麗的小生命無辜凋零。因此辛苦的志工們便定時來此處幫忙青蛙過馬路,讓牠們得以到溪流當中完成繁衍的使命!全台灣的青蛙中,梭德氏赤蛙是分布海拔可到最高的,是適應力極強的物種。有趣的是不像其他蛙類,雄蛙會先主動找尋雌蛙的位置,慢慢接近後,一把抱住才開始牠細語呢喃的「ㄍ一ㄚ、ㄍ一ㄚ」聲。秋天有幸到新竹的話,就一起來幫助這些佳人們成功結為連理吧!